首页 » 社员天地 » 九三文苑 » 小城情结
   
小城情结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2-04-10

阳春三月,春风吹开了晴空万里,柳树抽出了鲜绿的枝条,杨树在蓝天下摇曳着毛茸茸的杨絮儿。小城的田野里、街道旁,处处点缀着春花羞涩的俏容,娥黄、浅红、粉白、淡紫……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对这座北方小城的挚爱之情又一次涌上心头。

 

小时候随家人由南方迁居来到菏泽,如今一恍已在这座北方小城居住了20年。记得初来时,印象最深的是天干物燥、黄沙满城。曾多少次在梦里回到南国,南方小城的温润天气和高大浓郁的香樟树曾是梦中的最美。随着斗转星移,我生活的这座小城逐渐发生了变化。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这里不一样的美丽。这里四季分明,这里有春的勃发,有夏的盛放,有秋的收获和冬的蕴藏。崭新的城市规划蓝图已悄然打开。看宽阔整洁的柏油路,干燥季节里洒水车送来阵阵清爽,绿化带里四季花不同,最美是牡丹飘香的季节,蜂飞蝶舞,花香满城。看路旁高楼大厦竞比新高,霓虹灯交相辉映,城市现代化感觉越来越浓。看赵王河畔、护城河边,小桥流水,亭台倒影,绿树成荫,满目苍翠……

 

养育了祖辈们的这方土地,曾诞生了伏羲、神农,成就了尧、舜二帝。贤相伊尹的汤药在这里传承着历史文明,孙膑、黄巢的战车曾在这片黄土地上滚滚驶过,宋江率领水浒好汉“替天行道”的呐喊声曾在这里响彻天宇。这里曾是商祖范蠡经商致富三掷千金之地,更是美人西施与爱人相守终老之居。识千里马之伯乐,著《逍遥游》之庄子,曾在这里共饮一江黄河水。曹州的耿饼、手织的鲁锦凝结着鲁西南劳动人民隽永的智慧。有着长长碑廊的曹州书画院、荣获鲁班奖的菏泽大剧院,融汇了古今文化熠熠生辉。这里的“包愣调”从乡野里传唱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登上国家级舞台。这里的清清古筝琴音从远古弹奏至今,源远流长。这里的牡丹曾飞上太空揽月,也曾在寒冬里香飘海外。神奇美丽的牡丹传说,让这里的祖祖辈辈秉承着忠厚、善良与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

 

我为脚下这片土地的神奇而自豪!我喜欢小城的乡土气息,喜欢在小城的恬淡自然中感受古今文明的震憾,催生不息的前进动力!细数与小城相伴的20个春秋,我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长为一名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再由一个一心只钻研在业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崇尚民主与科学的九三学社成员。我的少年青春都在这里走过,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的年纪,但是每当走在小城的街头,我都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生命之树的萌芽、生长。同时,这也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能为养育自己的这座小城做些什么?

 

在这样一个阳光璀灿的春日,答案在我面前逐渐清晰了起来。那就是:找准自己的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不断地学习、提高和完善,为小城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建设极尽绵薄之力。我相信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无论意识到与否,都正在这样做着。因为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小城建设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城市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挚爱着脚下的这方热土,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有着深深地情结。

 

 

(九三学社菏泽市直三支社  周艳丽)

 

   
« 上一篇:空旷的清明节
» 下一篇:观吴泽浩先生画展有感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4091447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