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发展应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有利于加强自身建设。九三学社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进程中,与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高度一致性。
一、九三学社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
在波澜壮阔的90年历程中,九三学社先贤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心若金、一往情深。九三学社从孕育、诞生到发展、进步,无不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亲切关怀、热情指导和鼎力相助。
上世纪20年代,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即与李大钊、毛泽东相识,并一起参加“新闻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许德珩先后参加李大钊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在李大钊、陈独秀等直接参与组织的五四运动中,许德珩负责起草《五四宣言》,并参加示威游行,遭北洋政府逮捕,可谓“志同者道相为谋”。在红军长征刚到延安的困难时期,许德珩、
劳
君展夫妇托人给毛泽东带去了怀表、火腿、布鞋等物品,毛泽东在回信中说:“衷心感谢、不胜荣幸!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启发、推动和关怀下,九三学社得以在“民主科学座谈会”基础上诞生。九三学社一经成立,就明确提出爱国民主科学的进步主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与合作者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
抗战胜利后,在中国面临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九三学社坚定站在共产党一边,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内战政策。对此周恩来曾经评价说:“九三学社是抗战后期成立的,在民主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九三学社发表宣言积极响应,公开表示接受共产党领导,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
1949年9月至1950年2月,新中国建立前后期间,九三学社一些社员担任了国家政权的领导职务,很多社员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少社员认为作为科学技术为主的中上层知识分子的九三学社“任务已尽”,没必要存在,“组织可有可无”,主张解散组织。这段时间适逢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他回国后得知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登报声明解散了深表惋惜,闻听九三学社也在酝酿解散遂立即派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转达他不同意九三学社解散的意见。九三学社作了慎重考虑、研究,经过各方面多次商议,决定九三学社继续存在下去。在中共帮助下,1950年3月,九三学社恢复成立了中央理事会。并在1950年9月彻底改变了“居无定所”的状态,从而使九三学社得以保存下来,并有了以后的发展壮大。
二、九三学社是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
九三学社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国共和谈和旧政协期间,九三学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解放战争期间,九三学社严正声明不承认伪“国民大会”,赞成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随后,九三学社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总纲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
九三学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九三学社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维护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全体社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世纪三大任务贡献力量。
九三学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符合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高度一致。
三、九三学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的历史时期,九三学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不断开拓新局面。九三学社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九三学社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就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向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的建议》、《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建设好延安革命纪念地、建立“农业建设专项基金”等建议,向中共中央和政府先后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行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中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实施人才战略、西部大开发、自主技术创新、三农问题等方面的多项重要建议,受到中共和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教服务、支边扶贫活动,为老、少、边、贫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努力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三学社努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广大社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把九三学社建设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为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四、九三学社以先进人物为代表,对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
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6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忘自己是九三学社的一名成员,自觉维护九三学社的声誉,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工作。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动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始终。同时能够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放弃个人的利益。九三学社团结带领全体社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先进人物为代表,及时相互沟通,全面落实贯彻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九三学社中央的指导精神,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职,勇于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九三学社德州社员 吕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