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政协副主席、监察局副局长、九三学社日照市委主委董全宏说:
目前,我国耕地退化现象严重,而且耕地质量退化速度还呈现进一步加快趋势。
1. 对耕地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做法令人担忧
我国提出了严格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18亿亩耕地红线是耕地数量的警戒线,但与耕地数量的重视形成鲜明对照是对耕地质量的忽视。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以次充好的情况非常普遍。耕地的分布状态和质量状况将会由集中、连片、优质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累积起来的破坏效应将十分严重。
2.耕地质量整体偏低
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主要农产区广泛存在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投入量大和沟渠设施老化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等问题。
3. 土壤污染现象也较严重
耕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
4. 农业种植成本越来越高
据了解,农民种植投入逐年增加。而“费用”是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对农田管理技术水平更苛求,因此土壤更加“吃肥、吃工,吃水,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灌溉用水”,导致农业种植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是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农业。
建议尽快采取措施,提高耕地质量:
一、将耕地地力培育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地力培育列入重大发展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方面较大幅度提升基本农田的地力等级,基本控制土壤退化现象,实现高产稳产,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起全部基本农田的数字国土系统和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国家进行土地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在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二五”的科研计划中,应重点安排有关耕地质量方面的内容,大力提高关于耕地地力培育、土地退化修复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可持续耕作技术,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实现用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和测土配方施肥,尽量减少化肥用量,努力使耕地质量持续提高。
二、通过提高耕地征用的价值补偿来抑制乱占耕地行为。
全面认识耕地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重新建立耕地资源价值体系,以提供一条提高耕地农业利用效益的途径。同时,也提供一条把耕地损失造成的社会、生态损失这些外部成本“内化”的途径,以便能重新建立耕地用途转移的成本核算体系,使占用耕地者付出足够的代价来补偿耕地的损失。当然,这种将“外部性”进行“内化”的过程,不能指望市场自发形成,只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才能实现。
由于耕地的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低价征用农地,转而高价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获得巨额财政收入。正是这种巨大的利益驱动,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地方政府很难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耕地保护政策。若对耕地的全部价值有了明确的界定,耕地转用的社会成本、生态成本、机会成本及后代代价如能顺理成章地纳入征地成本,就从经济机制上防止耕地向非农用途的无序转变。所以,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高耕地征用的价值补偿来抑制地方政府的逐利行为。
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表明,农业用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外部效益,这成为实行农业补贴的一大理由,也可成为计算补贴量的一种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