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为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 60周年,九三学社山东省委机关全体同志在驻会领导的带领下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的心情,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西柏坡原本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如今走进西柏坡,如同走进60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如同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那一间间简陋的土屋,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生动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坚持“两个务必”的伟大实践。抚今追昔,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两个务必”精神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和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诤友关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奏响了协商建国的华美乐章,标志着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即将进入崭新时代。
社省委机关同志一致认为,赴西柏坡学习,纪念“五一口号”发表60周年就是要薪火相传,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信念、高尚风范和革命传统永远传承,发扬光大。在当前国家危难的时刻,与党和人民心连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全体机关同志当即慷慨解囊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900元。
(宣传部 崔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