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潍坊市首位捐献遗体(角膜)的医务工作者、九三学社社员刘鹃
2013年7月17日凌晨,在亲人们的呼唤和泪水中,刘鹃离开了人世,按她生前遗愿,眼角膜和遗体捐献给了红十字会,她的遗体将用于临床研究。
刘鹃,女,1963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7年7月从滨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肿瘤内科及放射治疗工作,2012年7月因病从放疗科主任岗位退休。1996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生前任九三学社潍坊市奎文支社副主委。第十届、第十一届潍坊市政协委员。潍坊市抗癌协会理事,潍坊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患病期间,刘鹃得到九三学社“王选关怀基金”资助,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给她写了慰问信,山东省副省长、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主委王随莲等领导专程到医院看望,潍坊市九三社员曾一同捐款表示慰问和鼓励。
作为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创建人、医疗战线治癌专家、九三学社基层骨干、履职尽责的市政协委员,刘鹃生前救死扶伤致力于临床医疗事业,身后捐出自己助力医学研究,其情怀与精神感动了潍坊各界,齐鲁晚报、潍坊晚报、潍坊电视台等媒体纷纷采访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潍坊新闻网等先后予以转载。
痴迷事业,情动一方
1987年7月大学毕业后,刘鹃被分配到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91年10月至1992年10月,离开刚满周岁的女儿,远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回院后,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创建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成功引进并启用了当时胶东半岛地区首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开辟了肿瘤放射治疗的新纪元。1995年1月任该院放疗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主持该科工作,2003年1月始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为医院放疗业务由普放到精放、由适形精确放疗到调强放疗两次飞跃性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她坚持施行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并积极推行心理疏导,并将其作为放疗病人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放疗科成立以来,先后诊治2万余病人,均取得了良好疗效,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赞誉,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她注重对科室人员进行传帮带,为本院和全市多家医院培养了一批批业务骨干。她成了病人和领导公认的肿瘤放疗专家。
在同事眼中——她既是领导又是老大姐
周万里是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的一位主治医师,在他眼中,刘鹃既是领导又是和蔼可亲的老大姐。他说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茫然不知所措,刘鹃大姐就手把手教他,每周五晚上,刘鹃大姐还会对他们年轻医生的工作进行点评总结,督促激励大家成长进步。大姐掌握了什么先进技术都会在第一时间传授给他们,在大姐的帮助下,他和科里其他年轻人现在都是顶梁柱了。
周万里说,他至今都忘不了刘鹃大姐带病工作的身影。他们科里大约有40位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患有肿瘤,需要一天查两次房。大姐刚被检查出淋巴瘤时,因为放心不下科里的工作,每天都按时到岗。后来,刘鹃大姐在化疗过程中逐渐出现乏力、脱发、恶心、呕吐等症状,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工作,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加用抗反应药物。有一次,他看见大姐在办公室服药,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劝她回家休息,但是她说自己没事,还不让自己对其他同事说。
刘鹃的几位同事说,“刘鹃大姐心里想的一直都是工作和病人。”除了给患者治病外,科里的业务学习、每周例会,她都带病参加,后来她的病情逐渐加重,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正式住院治疗。
病人的感觉——和她聊天心里特别暖和
家住昌邑市奎聚街道的李英华老人,说起和刘鹃的认识过程时眼泪夺眶而出。李英华和刘鹃医生认识是在2010年的春天,当时,她从昌邑来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复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有点低,大夫说是做化疗后的反应,建议她进一步检查。但是,李英华老人当时带的钱不够了,刘鹃知道她的情况后,主动为她垫付了检查的费用。“咱和人家素不相识,让人家给垫付上百元的检测费怎么好意思啊!当时,刘医生只是笑了笑说,“下次来检查的时候带来就可以了。”李英华老人说,从那之后,她每次来医院检查都会去找刘鹃医生说说话,她觉得每回跟刘鹃医生说话,心里特别暖和,病都好了一大半。
刘华新老人因为肺癌去世一年多了,但是老人的家人和刘鹃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断过。刘华新老人的儿子刘先生说:大约10年前,当时60多岁的父亲被检查出患了小细胞肺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当时就是刘鹃医生给治疗的,由此,父亲又延长了10年的生命。在治疗期间,刘鹃给了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刘鹃患病期间,父亲还多次来医院看她,两个人坐在病床上相互鼓励,病房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那一幕别提有多温馨了。
亲人的感受——她的心中只有工作
刘燕是刘鹃的大姐,除了刘鹃,他们姐弟3个都在青岛工作、生活。“妹妹参加工作后,我们约她外出旅游,她总是说没有时间。”刘燕说,他们全家人经常结伴外出旅游,但妹妹在生病前,从来没有参加过他们全家组织的旅游活动,直到被检查出患有癌症后,她才不得不离开了她心爱的工作岗位,才能够有时间同我们一起外出旅游。
刘燕说:“她脑子里除了医院、病人,似乎就再没别的了”。“记得有一次来潍坊看望妹妹,妹妹和妹夫只是草草地吃了一点儿饭,两个人都顾不上孩子,就匆匆赶到医院上了手术台,进了放疗室,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刘鹃去年病退后,有一段时间身体还不错,她当时想到的竟然是打算到社区为居民们看病!虽然这个想法最后没有变成现实,但她在弥留之际,心里想的还是工作和病人。
“她最后老说梦话,一直在说怎么给病人开药。她都要过世了,还想着病人呐!”刘燕哽咽着说。
顽强抗争,留下遗愿
2010年1月9日,刘鹃发现自己的腹股沟有肿物,并且身体持续发热,她意识到自己患了严重的病,她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性淋巴瘤晚期。后来,她曾以R-CHOP方案化疗8次,但4个月后全身复发,又行全身放疗20次及R-ESHAP方案化疗2次,病情才有所缓解。作为一名专门治疗癌症的医生,刘鹃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严重,但又是多么的不甘心!首先要竭力控制自己的病情,同时,想方设法,鼓励广大肿瘤病友,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这成了她的心愿和追求!为此,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2012年5月,刘鹃又被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再次住院接受治疗。无奈之下,2012年7月,刘鹃才办理了病退,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心爱的工作岗位。
2012年12月,刘鹃的病再次复发,她又来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化疗。2013年4月份,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医生给她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手术,病情开始慢慢好转。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 7月份,刘鹃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在7月17日凌晨在家中去世。
刘鹃去世后, 丈夫郭永祝联系了潍坊市红十字会。当日凌晨4时许,潍坊市红十字会、潍坊眼科医院及潍坊医学院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到了刘鹃家里,刘鹃如愿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
“按妻子遗愿,后事从简,我们没有为她进行告别仪式,她就那样走了。”郭永祝说,妻子刘鹃深知治疗癌症的难度,所以,为了让失明的患者重见光明,她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她的遗体则供医学专家研究,以便能够早日找出治疗这种癌症的办法。
郭永祝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人还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供医学研究学习的遗体就不多。当时,学校一位非常有名望的老师就毅然捐献了遗体,这一善举令两人都十分感动。而刘鹃所从事的专业,就是治疗肿瘤,她也希望能够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为自己所钟爱的医疗事业,再贡献一点力量,于是选择了遗体捐献。郭永祝说,“她在生病期间,曾多次和我商量去世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事,还早早地联系好了红十字会,作了捐献登记。”
得知刘鹃在自己去世后把遗体和眼角膜无偿捐献,医院的病人及家属也都敬佩不已。“她生前、去后真的都是为了治病救人!”曾被刘鹃医治的几位病人及其家属感慨地说。
积极奉献,感念九三
刘鹃作为医院的科室主任和九三学社潍坊市奎文支社副主委,不仅本职工作干得风生水起,还热心社务活动,为支社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并协助支社主委组织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和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社务活动,支社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奎文支社被表彰为“全省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集体”。她个人也先后3次被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表彰为“先进工作者”,7次被医院工会评为“工会工作积极分子”,6次被市委会表彰为“优秀社员”。作为潍坊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她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 先后有4份提案在市政协立案,发挥了积极作用。
患病后,巨额自费药使她家产生了很大经济压力。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和潍坊市委会积极反映,九三学社中央给予了3万元“王选关怀基金”资助,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慰问信中写到:“刘鹃同志,得知您不幸患病,生活较为困难,我们为此深感不安。我谨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九三王选关怀基金会向您表示慰问。给予您的资助,虽然钱数不多,不能完全解决您的困难,但这是社组织的一份心意,希望能够缓解您在就医及生活上的压力,对您有所帮助。衷心希望您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山东省副省长、九三学社省委主委王随莲前往省肿瘤医院,专程看望正在医院接受化疗的刘鹃同志,亲手送上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的慰问信和30000元“王选关怀基金”,详细询问病情和治疗情况,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兼放疗科主任于金明一同研究治疗方案。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副主委王志玉、巡视员郭新民、秘书长林寿先等领导也探望并给予鼓励。
潍坊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李士来多次慰问并转达全市九三社员问候和20150元捐款。副主委梁文道、郭文君、单庆茂等领导多次探望,副主委郭文君还参与了诊治工作。
组织的关怀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刘鹃多次表示,争取早日康复,多做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为九三争光。她还与家人一起写了一首藏头诗:“九州四海春意浓,三山五岳皆弟兄。学子结盟铸伟业,社稷民生再复兴。温情组织济困境,暖流激励御顽症。我当抖擞报国志,心定神凝若重生。”以“九三学社温暖我心”来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
贤妻良母,情深意长
刘鹃的一位大学同学说,他们在滨州医学院上大学期间,刘鹃的表现就非常优秀,曾是学生会文化部部长。毕业时,她原本可以留在青岛工作,但为了爱人,毅然选择了潍坊,她是一位好妻子。
郭永祝说,妻子走得很安详,“她这是不愿再给家人添麻烦了,是在给家人让路呢!”刘鹃去世前一天晚上,郭永祝与妻子交流时,无意说起17日上午,他有一台重要的肺癌手术,必须自己主刀。“没想到妻子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妻子知道这台手术的重要性,她就是想让我放心做手术,不要挂念她。”
郭永祝说,夫妻二人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妻子时时处处都在为别人着想。他们的女儿琦琦去年大学毕业,为了照顾妈妈一直没有找工作。有了女儿的陪伴,刘鹃也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刘鹃知道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深造,但是她身患重病,女儿是不可能走的。“一个月前,女儿收到了加拿大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于8月18日入学,妻子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也是为了女儿能够安心出国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后 记
山东省红十字会颁发了刘鹃把遗体(角膜)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荣誉证书。潍坊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刘鹃是潍坊第24例捐献角膜、第13例捐献遗体的人,同时是潍坊首位捐献遗体(角膜)的医务工作者。
捐献遗体的当日,潍坊眼科医院的医生提取刘鹃的眼角膜后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眼角膜无法用于临床,但他们已经决定将她的眼角膜制作成标本,保存在潍坊市红十字眼库。
刘鹃的遗体将用于潍坊医学院临床研究。潍坊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遗体捐献对于科学普及、医学进步、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衷心感谢刘鹃及其全家为人类医疗事业所做的贡献。
(九三学社潍坊市委会 岳建利 王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