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九三文苑 » 李白的“马航”谶语
   
李白的“马航”谶语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4-03-25

前两年,杜甫很忙,忙于被人PS画像。

 

杜甫很忙的同时,其实,李白也很忙,一直帮着被人替写各种诗。

 

最近马航飞机失踪,各种消息沸沸扬扬。有人说,这事其实李白早就知道了,并且写了一首叫《腾云》的诗:

 

马腾驾祥云,

 

航行阔海郡。

 

失于蓬莱阁,

 

踪迹无处寻。

 

这首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马航失踪,最后一个字,就是云郡阁寻。意思就是说李白不光知道马航失踪,还知道去一个叫云郡阁的地方去找。

 

李白不愧为诗仙,甚至可以把“诗”去掉,直接是“仙”了。而且,他还是仙人界写诗写得最好的,并且是最爱操心的。生在唐朝,还操着一千多年后的心。难怪微博和微信都转那么火,那么忙的杜甫还在百忙之中给李白点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尽管从诗作水平上,就能明显看出不是这首诗不是李白所写,但由于李白写过那么多诗,其中难免也有不靠谱的,我还是仔细查了一下,结果证明了我的眼力还算可以,方法的确笨拙。

 

有意思的是,在查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写诗”预言马航失踪外,李白还写了很多“预言诗”,比方说北京奥运和汶川地震:

 

北暮苍山兰舟四,

 

京无落霞缀清川。

 

奥年叶落缘分地,

 

运水微漾人却震。

 

这首藏头藏尾的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通过几个字的微调,头和尾改成了“日本去死”和“小泉定亡”。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

 

更有意思的是,前几年,有“爱国志士”抗议法国,抵制家乐福,李白的诗果然又出了一个版本,成了“法国去死”和“家乐福亡”。

 

法暮苍山兰舟家,

 

国无落霞缀清乐。

 

去年叶落缘分福,

 

死水微漾人却亡。

 

我想,李白如果活着,也许会被这几首诗活活气死。

 

我不知道替李白写诗的人是谁,但这么干,其实是有传统的。

 

在相当漫长的一个时期,中国人对谶语非常迷信。所谓一语成谶,很早就出现在了历史上。

 

比如周朝的周厉王时期,出现了一句神秘的谶语:“桑弧萁服,实亡周国”。

 

桑弧就是桑木弓,萁服就是用萁草编成的袋子,用来装箭。

 

周厉王听说,就去抓卖“桑弧萁服”的,恰好有一对夫妇,在市场卖这个,听说消息,收摊就跑,逃跑的路上,收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后来导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

 

这么看来,西周亡国,还是和“桑弧萁服”没有逃脱关系。

 

在汉朝,特别有名的一句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也”。

 

从字面上分析,意思就是取代汉朝的,应该是一个叫涂高的人。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时候,就拿出这句话,和对手公孙述争论,意思就是谶语都说,涂高才能取代汉,你再高也白搭。

 

这句谶语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袁术要称帝,称自己就是涂高。理由是他别号公路,涂高的涂和路途的途同音。

 

等袁术这涂高不行了,又出来一个涂高,就是曹丕。

 

曹丕称帝前也说自己是涂高,有两个解释方法:一是曹操老家是谯,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和当涂县,曹丕的老家离那里不远,这个跟当涂沾点边。另外,曹丕对涂高还有一个解释,说涂高指得是路途中的高台,也就是阙,阙有一个别称,叫做象魏,所以,魏可以是取代汉的。

 

所有的这些谶语,事先编造事后应验的,就成了谶,没应验的,就仅仅是语。

 

更多的谶语都是事后编造,伪托古人之口说出,显得更加准确可信。就像替李白写的诗的人,就充分发挥了这种有着中国传统的谶语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李白确实在诗中预言过马航事件呢?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一个谣言传播公式,即“重要性×模糊性”。就是说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马航事件这么大的事,马来西亚政府却一直语焉不详,反复否定与自我否定,必然导致谣言四起,在各种谣言的轰炸下,我们原本不会相信的事情,也会半信半疑,原本半信半疑的事,突然深信无疑。

 

在这种心理的微妙作用下,李白再次躺着中枪,也再正常不过。

 

按照这个逻辑,我也替写一首诗:

 

期与卿重识,

 

待把青衫湿。

 

真人无觅处,

 

相见有天时。

 

是的,期待真相

 

                                                             (九三学社济南市委  魏新

 

 

(作者简介:魏新,男,山东曹县人,生于1978年。受《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录制《东汉开国》,成为栏目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主讲人。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常委、济南市市中区政协委员。)

 

   
« 上一篇:咏牡丹两首
» 下一篇:甲午年的“三八”节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232207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