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中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民主政治、政党制度各具特点。本文在比较中西方民主政治、政党制度的不同特征和实现形式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的协商民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和独特优势。 【关键词】民主政治;政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民主政治的实现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真正标准,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和体现。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党制度,是以该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情为基础的,这也决定了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科学地比较研究中外政党制度,吸收和借鉴国外政党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近现代民主政治首先起源于欧洲。古希腊人最早提出了诸如“天赋人权”等民主思想并进行了实践。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也对民主制度进行了不少实践,直到法国大革命,才使得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以分权制衡、多数决定为主要特征的民主政治格局的出现则是中世纪以后的事情,根本原因在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国家的制度与中国古代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不同,其发育水平不高,结构比较松散,国家权力和中央权威较弱,以贵族、骑士为代表的其他阶层相对独立,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今天西方广泛实行的民主制度,其形式如议会制度,普遍产生于中世纪后期欧洲王权与贵族的政治斗争之中。 西方主流的民主观念是为了保护私有制而出现的意识形态,实质是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政治是从不同社会阶级、阶层、集团,围绕着社会重大经济政治问题进行的政治斗争中产生出来的。 西方的政党制度也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现代西方政党制度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英国的政党是议会制度的产物,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英国进行了选举改革,为了在竞选中有效地从选民中争取更多的选票,保守党和自由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活动,由议会党逐步转变为全国性的政党。1868年,自由党取得了议会选举的胜利,英国的资本主义两党制正式形成。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英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1905年,工党正式成立。20世纪20年代,由于工党力量的发展壮大,也由于自由党的执政纲领愈来愈不为人们所接受,最终由工党取代了自由党在英国两党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即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这个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美国的两党制更具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和鲜明的民族特征。美国社会结构的对立,成为两党制度形成的社会基础。可以说,美国从建国伊始就几乎围绕着各种重大问题分为两大阵营。美国的政党产生于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之后,从第一届国会开始,在内部就形成了支持与反对的两个稳定的投票集团,它们在联邦政府建立时期在宪法解释和权力分配等诸多问题上存在着巨大分歧,南北战争时期在奴隶制度的保留问题上则不惜大动干戈。1824年到内战前是美国政党政治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内战彻底摧毁了南方的奴隶制度,使得整个美国迅速资本主义化,为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此后,美国的两党政治进入民主党与共和党长期垄断国家政权的新的历史时期。 二、中国民主政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我国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里,“君主一统天下”,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民主思想意识。鸦片战争后,国人为了自救,开始了一系列的改良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国人深刻意识到民主政治的重要性,需要从根本上改造社会才能避免亡国灭族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在历史上功勋卓越,但其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的政体的努力还是失败了。根本原因在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五四”运动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开始了探索中国民主发展道路的征程。“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1921年,一批接受过民主与科学思想洗礼的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不断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实现、发展和延伸。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和完善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各民主党派纷纷成立,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携手并进,为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努力奋斗。当时,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是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政策,要求实现国内民主,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所倡导的“和平、团结、民主”的方针是完全一致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成为中国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 三、中外民主政治与政党制度的比较 从中外民主政治与政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出,在这两者上,中外存在巨大的差异。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形式和政党制度与国情、历史传统有关,甚至与社会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程度的关联。西方民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权力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保证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害的问题。资产阶级是一个占有生产资料和拥有大部分社会财富的阶级,社会经济领域是他们的强势领域,而在政治领域,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维持资本主义秩序而又不干涉其自由的政府,因而对于政府的权力要加以限制和约束,从而充分保障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权利。所有的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都是为这一目标设计的。 中国的民主政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不同。为什么民主政治起源于西方而不是东方?首先就在于中国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和西方不同。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史,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早已经证明中国根本没有产生民主政治的条件。西方民主发生于一个经济上自主而强大的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力的要求和主张,而中国民主政治发生于国家和民族的自救,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起点。中国的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把人民组织起来。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反映人民愿望,代表人民利益的真正的民主制度,就是能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制度。其次,中国民主政治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使得其与西方的民主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民主政治不仅要保证政权的人民性,有着保障人民权利的一面,同时也要有“集中”的一面,即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实行社会动员和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的民主政治是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中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差异也体现在政党制度的差异上。首先,执政党同国家政权的一体化程度和相互关系不同。在西方国家,党的组织只是选举机器政治斗争的工具,政党组织不掌握任何国家权力,不具有国家机构的职能。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比较密切,各级党组织对国家政权实行领导,对国家政权机构负有监督作用。其次,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产阶级两党制或多党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已被近百年来的历史所反复证明。第三,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差异也表现在各政党间的关系不同。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无论是两党或者多党,无论是基于分权还是基于选举的需要,基本上都属于竞争性的政党制度。当一党为执政党,另一党则是在野党或者反对党。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各政党是团结协作的关系,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有其深层次的根源。政治制度的产生除了相应的生产力水平外,也离不开它赖以形成的历史传统、社会生活、文化背景和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哲学。因此,有没有一种“好”的民主形式和政党制度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江泽民同志2000年12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制度不同,其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也必然不同。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四、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的多党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亲密的友党关系,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或在野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自然形成的,是由其自身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规定了中国各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执掌政权和参与政权的方式和程序,其具体的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都体现了执政党与参政党相互依存、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涵义。它既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前苏联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这种制度规定,首要特点就是通过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即协商民主,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也有利于避免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同时,能够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同时,确保国家的统一领导,快速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是一种现代民主理论,实现了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讨论和协商,是一种人民群众可以广泛参与的民主方法,更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包括中华文化传统的民主制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首先,协商民主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的实践和理论中的伟大创造,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实践。协商民主不仅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而且具有别的民主形式所没有的优点。其次,协商民主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协商民主恰恰是这一工作路线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要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坚持和实行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在本质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让公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可以大大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当然,合作性政党制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在一党执政、其它党参政的情况下,往往参政党对于执政党的监督有限,如果执政党犯错误,那将会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所以,合作性政党制度更加需要加强党内和党外的监督,更加需要长效协商机制的建设。 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要求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93年)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宪法,以宪法形式确认了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为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优势和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 于立刚,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寒亭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寒亭支社副主委。 刘静,潍坊市寒亭技校高级讲师,九三学社寒亭支社社员。
(此文入选“九三学社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论文集、《九三学社山东省委2013-2014年参政党理论论文选编》;荣获九三学社中央理论研究与社史研究征文二等奖、荣获社省委思想宣传工作理论论文类优秀作品特别贡献奖) 【参考文献】 [1]《比较政治制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3]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单行本)人民出版社 2005.10. [4]苏晓云:《论建立自成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 中国统一战线 2009.(2). [5]《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30年》 山东社会科学 20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