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理论研究 » 从历史看九三,从九三看国家
   
从历史看九三,从九三看国家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9-03-13

摘要: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99年,同时又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九三学社十一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九三人始终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原则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本文着重从五四运动的起源;五四运动对九三学社的影响;九三学社的发展与中共的渊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启蒙 影响 中国共产党 渊源 不忘初心


一.五四运动的起源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二)不堪压迫,五四运动的爆发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革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五四,多么振奋人心的名字!

二.五四运动对九三学社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启蒙

五四学生运动的出发点是山东问题,是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牺牲中国的强盗行径和中国政府媚外卖国的外交政策。大学生、工人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呼喊口号走上街头。一方面,学生们有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豪迈精神。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其动力和目的是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唤起的爱国主义已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它把反对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五四吹响民主、科学号角,唤起中国人民新的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神州大地上的广泛传播。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使广大具有拳拳爱国之情的知识分子和文教界人士深受教育,他们逐渐认识到为了争取民主、捍卫和平的斗争,有必要摆脱太强的个体意识,而应该组织起来共同奋斗。于是,各种政治组织在此潮流中纷纷成立。说到五四运动,不得不提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五四时期,是由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通过五四运动使我国又出现了一次“百家争鸣”的局面。以《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犹如波涛汹涌的洪流,冲垮了“孔家店”地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堤坝,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思想都作为“新潮”涌入中国。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等等,纷纷登上“五四”时期的中国舞台,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演。代表人士李大钊等同志开始也和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宣传的是民主主义思想。那时他所憧憬的“青春的中国”,就是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俄国十月革命的火焰,照亮了黑暗的旧中国。在茫茫黑夜中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李大钊,受到极大启示,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他从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税利武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李大钊迅速转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放声讴歌十月革命,热烈欢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预言人类历史将揭开新篇章。他说:“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滔滔滚滚的革命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象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2]。他又说:“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3]。他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耀下,中国革命一定会出现新局面。十月革命,既“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就必然引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共产主义的灿烂光辉必将把全世界照得一片通红。李大钊同志高举着真理的火炬,走向祖国大地,走向青年一代。他纵情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二)九三学社的成立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因此,后来人们把新文化运动又叫启蒙运动,它是如同欧洲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那样的思想革命运动,正如陈独秀所说“民主主义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4]其目的是把人们从封建专制主义所造成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九三学社的前身——“民主科学座谈会”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建立的。1945年9月3日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签字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当时民主科学会的成员们,在重庆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座谈会。会上同志们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期战争的伟大胜利,把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大家一致同意,表示赞成。到了1946年5月4日,在重庆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九三学社,从此九三学社的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三.九三学社的发展与中共的渊源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最后决战,并陆续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对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号召表示“极为钦佩”,并指出现在中国革命处于高潮,召开新政协会议的条件业已成熟。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6月19日通过了《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九三学社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主党派,是新中国政协45个组成单位之一,这就为九三学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10月1日,许德珩、梁希等九三学社成员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年12月1日,九三学社召开了建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会议具有全国社员代表大会的性质,明确了九三学社以政协的《共同纲领》为社的纲领,还明确了九三学社是学术界的新民主主义党派。它的任务是“要把人民所需要的学术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去促进国内学术界精神上的解放,以求服务于人民”。

1952年9月11日,九三学社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作会议。会议研究了统一战线工作方向问题,讨论了本社的性质、方针和任务。在修改后的社章中,关于九三学社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九三学社是以小资产阶级文教科学工作者为主要成份的新民主主义政党”。在组织上,会议决定社的中央领导机构由原来的理事会改为委员会,选举许德珩、梁希等47人为中央委员,这就是社的第三届中央委员会。

1978年春,邓小平在科学大会上指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1979年,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又指出:“国内的阶级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为九三学社摘掉了“资产阶级政党”的帽子。明确指出:九三学社“是一个以社会主义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分的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在2002年12月7日,九三学社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九三学社章程》中,关于九三学社的性质,又作了更确切的表述:“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前进方向已经指明,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的新时期,九三学社组织迅速壮大,广大社员继承爱国、民主、科学精神,为中华的振兴谱写着更多的篇章。

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争做人民的公仆,爱心助学在行动

2002年,时任山东省副省长,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主委的蔡秋芳同志,带领九三学社社员,踏着积雪,来到了曹县普连集镇一所普通的小学,九三学社为孩子们送去了捐资助学款,孩子们感激的接受了九三学社社员无私的关爱。蔡秋芳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深深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贫先治愚”。在此以后,蔡秋芳一心扑为人民的事业上,拉开了九三学社山东省委“爱心助学”活动的帷幕。不幸的是,2005年9月,蔡秋芳同志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蔡秋芳同志始终为人民谋福利,为政清廉,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对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患病后,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坚守工作岗位、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蔡秋芳同志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蔡秋芳同志虽然走了,但是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会由我们九三学社每一个人传下去。从2002年开始,济南社员帮扶基金捐助旺苍县百名贫困生、爱心助学走进沂蒙老区、爱心助学走进肥城等等,每一年九三人都为成千上万名困难学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从未停歇,九三人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代代相传。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根本力量,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首来路,可知将来。”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邵鸿如是说,在“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重温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发展好、完善好协商民主。

“丹心幸无愧,青史重壮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和人民政协参加单位,我们要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履职本领,创造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的新辉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年来,九三学社就非典防治、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提高国企退休科技人员待遇、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改进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加强同地方政府合作,着力打造“九地合作”品牌,实现从单一支边扶贫到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转变;围绕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服务,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展望未来、迈向前行,我们九三学社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期盼,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作者:济南市九三学社社员  孔凝)

参考文献:

[1] 鲁迅.《自题小像》.1903

[2]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1918

[3] 李大钊.《新纪元》.1919

[4] 陈独秀.《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1936

   
« 上一篇:在五四精神的洗礼和激励下前行
» 下一篇:增进政治认同,凝聚蓬勃力量——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参政党理论建设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423134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