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位于苏州阊门西约七里处,京杭大运河畔的枫桥古镇,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古寺几经兵火兴衰,后又几次整修,使这千年古刹焕然一新:黄墙绿瓦、朱楼绀宇;古镇粉壁黛瓦、小桥流水;江中驳船落帆歇浆、夜泊枫桥。构成了一幅清幽古雅、气韵生动的江南佛国水墨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步入寒山古寺,迎面一道黄色照墙映入眼帘,恰似山门屏障,屹然耸立。照墙朝西,临河而建,上置脊檐,绘饰游龙,气势非凡。正面嵌有三方青石,上刻“寒山寺”三个大字,铁划银钩,笔力雄峻,是清末举人陶睿宣的手笔。面对这眼前的第一道风景,我们不免驻足观赏,摄影留念。拐过照墙,便是寺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门眉高悬溜金朱匾,上刻清末苏州巡抚程得全所题“古寒山寺”,端庄大度,蔚为壮观。迈进寺门,来到前院,顿觉满目葱郁,清幽萧远。大雄宝殿居中,雄峙台基之上,正中三间有露台前伸,四周绕汉白玉栏杆,并饰以莲花宝座,其上秋叶海棠图案,雕琢极其精细。露台中央设有香炉宝鼎,青烟缭绕,香客如织,为宝刹平添几许宁静,几许安缢。大雄宝殿匾额悬于门楣上方,正中高大的须弥座用整块汉白玉巨石雕琢而成,晶莹洁白,一尘不染。玉座上安奉释迦牟尼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十八尊铁身溜金罗汉,为明代成化年间所铸,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环绕宝殿,步如后堂,只见朱红漆钟架上悬挂一口青铜乳头钟,铸艺绝伦,颇有唐钟风范。 大雄宝殿的南侧有一洞门,上有隶书砖雕门额“性空世界”。透过门洞,可看到著名的钟楼,景色绝妙。绕过寒石泉,沿小径而行,前方为藏经楼。在藏经楼的南侧,有一六角形重檐亭阁,造型轻盈,轮廓优美,这就是以“夜半钟声”闻名遐迩的钟楼。清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亲自督造的铁铸巨钟就悬挂于楼上。此钟足有一人多高,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洪亮悠远,馀音袅袅,去千百年来曾使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步出钟楼,沿回廊可至钟房。由于天色渐晚,无法细览,我们便串过碑廊,绕开弘法堂,直奔古刹的标志性建筑——普明塔。这座仿唐楼阁式宝塔,建筑雄伟,造型别致,各层腰檐略呈波浪形,使整座宝塔更添几动感和灵气。蹬塔俯瞰,枫桥古镇尽收眼底:琼楼玉阁,临河人家;雨雾蒙蒙,如绘如绣。宛若一幅生动绝妙的《姑苏繁华图》。 步出寺门,已是黄昏。急匆匆登上雾霭中的铁岭关,只见古运河曲曲弯弯,从脚下流过。不远处,千年枫桥似一弯残月,倒扣在波光鳞鳞的水面上。几叶歇浆的小舟,亮着点点渔火,泊在岸边。远方的苏州古城,在夜幕的笼罩下铁流如火,灯影澜珊……此刻,我突然想起唐代大诗人张继的著名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站在铁岭雄关,吟诵千年绝唱,我无法去体味先人旅途姑苏,舟泊枫桥,长夜无眠,孤寒难耐的缕缕愁怀,但此时古寺传来的钟声,却显得那样清亮而悠远。一声声,一阵阵,透过浓浓夜气,满天霜华,伴着一勾弯月,几声乌啼——恐怕只有那两岸隐约可辨的枫树和灯火闪闪的渔舟,才能解读它的古老和神秘。寒山寺闻名遐迩,除了诗人的千古绝唱,不也正是靠了这悠悠的钟声吗……(九三学社菏泽市委员会 岳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