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的轩辕故里清水,以它独有的气韵和骄人的身姿,倚靠在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上游,静静地任浩荡时光淘洗她的面容。蹉跎岁月没有带走她的隽美,反而增添了她的大气与厚重;丝绸之路没有让她沉迷往事,却成就了她的浩大与盛名。 走进清水秦亭,便与历史和文明撞个满怀。清水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陇上要冲,关中屏障之称。相传秦人先祖非子牧马有功封邑于“秦亭”,故得名为“秦亭”,并立“秦亭碑”。秦亭碑刻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清水县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碑刻。 雨后的秦亭,展示出它更加美妙的韵律,天空碧蓝如洗,山中林木葳蕤,“通幽听鸟鸣,山路踥徜徉。云里飘双履,惊闻浮暗香”。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如梦似幻,宛如一首诗,一首淡淡水墨的田园画卷。 小镇是纯净的诗、淳朴的画,更是可以触摸的乡愁。动与静,刚与柔在这里达成无痕的融合。一任时光如水,洗漂尘埃。一草一木,一室一亭中透出幽雅的气息。沉浸在这古镇,城市里的烦躁都会被忘于身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间一切万物,自有造化顺其自然的安排。 此刻的秦亭古镇,轻风微雨,枝叶婆娑。带着历史痕迹的碎石堆砌在草丛里,虽显孤单,却有一份不能被漠视的坚守。几处断垣残壁,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着旧日的辉煌与壮烈。俯身捡起一块瓦片,只有手心大小,在锗色陈土上有一面深沉老厚的绿色,从中映出历史的光阴与日月,让我与之有了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历史遗存与山野自然,集南北之气韵,会东西之精英。她把刚健质朴、清丽婉约灵动地不可思议地和谐起来。沿着秦亭古镇漫步,让人感觉不仅是一种地理的探询,也是人文的探询。 这里地势相对低洼并有群山环绕,映入眼帘的一切都那么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山水田园,岁月静好。这就是秦亭此刻给人的第一印象。走进附近的几户村居,家家户户几位都是老人留守。年轻人外出打工忙于生计,孩子都在学校学习。走进一户人家,一位老妈妈端坐在东间大炕上,手里还拿着针线活,看到我们进去,欠起身子打招呼,表情恬静而又安然。门口大树下,几位大爷在树下乘凉聊天,偶尔与我们微笑对视。 这样的地理环境像果核里剥出果仁似地捧出了清水。她是养在深闺的山妮,她的素面朝天,她的羞涩与芬芳,她的本真与健康,甚至她的野性与朴拙都阳光般光芒四射,令人难忘。如果说万里长城与黄河构成中华版图上大写的“人”字,那么花石崖与牛头河,就是清水壮美的一撇一捺。一河柔情留下一河见证,一道石崖筑起一怀慈悲。把多少文化的密码,和历史演变的哲理,泼墨书写成厚重的史诗。(九三学社烟台市委王韵 原文刊登在8月13日《联合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