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社刊
2013年第六期 2013年第五期 2013年第四期 2013年第二期 2013年第一期 2012年第六期 2012年第五期 2012年第四期 2012年第二期 2012年第一期 2011年第六期 2007年第三期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他最大的心愿

——记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所副所长、九三学社社员王江春

 

王江春,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所副所长、研究员,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委员,福山区支社主委,福山区政协常委。20多年来,坚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围绕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上课题、立项目,先后主持承担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粮食丰产计划、农业部跨越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发改委优质小麦基地建设以及省、市重大攻关项目等50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成果奖5项,主持和参与选育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3亿亩以上,创造社会效益160亿元。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团员”;“烟台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获烟台青年科技奖;被授予“烟台青年奖章”;被评为“烟台市学科(技术)带头人”;“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九三学社烟台市委优秀社员,烟台市委统战系统“凝心聚力富民兴烟”活动先进个人。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着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出了的贡献,为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他最大的心愿,农民受益、企业增效是他课题立项的主要依据

 

王江春主持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烟BLU99603、烟农836和参加选育的烟5286、烟农23、烟2070、烟农21等小麦品种均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首位,世界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在我国小麦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而目前加工企业生产的面粉大多添加了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而使用增白剂虽能提高面粉白度,但破坏了面粉中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E、B1等营养成分,使面粉在剧烈的氧化作用后失去面粉固有的色、香、味,降低面粉的质量。此外,食用添加增白剂的面粉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苯中毒,也能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神经衰弱等中毒现象,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如果可以培育出高白度的面粉就可以避免这些伤害,为此,他把培育高产、抗病、高白小麦新品种作为他立项的依据,并不断创新育种方法,大胆采用航天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将丰产性和适应性都很好的小麦鲁麦14经过太空诱变产生变异体,再通过杂交,把优质小麦烟农15的基因转移进去,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优质,面粉白度高的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王江春通过航天育种方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育种者之一。烟农5158于200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被列为山东省秋种推荐品种,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东省良种补贴品种,2009年3月该品种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获江苏省引种审定。2007—2011年该品种在山东和安徽两省种植面积达600余万亩,累计增产小麦2.1亿多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5亿多元。烟农5158高产、抗病、面粉高白,可以生产出不用添加面粉增白剂的高白度小麦粉。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该品种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目前,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预计5年内,累计推广面积可达5000万亩。累计可为社会和面粉企业增加效益近百亿元。

 

王江春主持选育的烟836小麦新品种在2007-2010年山东省的两年旱地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居第一位,比对照增产9.74%,于2010年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持选育的烟农999(烟农99102)在2008-2011年的山东省中高肥区试和高肥生产试验中均表现突出,于2011年9月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参加选育的鲁麦14、鲁麦21、烟农19、烟农21、烟农23、烟农24、烟农5286等均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其中推广亿亩以上的有3个品种,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3亿亩以上,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160亿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小麦育种工作突出,2011年6月被山东省农业厅聘为农业创新体系小麦育种4位岗位专家之一。

 

以项目实施为依托,深入基层,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服务农民

 

获取一项农业科研成果周期长、难度大,要把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难。育成一个品种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几年,要把育成的新品种及时推广至农村,让农民接受,并能让农民及时掌握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从中受益,是他最真诚的愿望。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以项目实施为依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点对点”的科技服务,使农民能够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综合试验站”和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建立示范基地十余处,带动科技示范户200多户,辐射带动户5000多户,为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参加“百日科技服务行动”,采用电视、广播、网络和实地、异地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基层农技人员服务。一是开展科技促春管活动。针对胶东春季气温偏低、倒春寒严重的情况,受烟台和威海等市农技部门的邀请为小麦防冻和冻害挽救措施进行了系列讲座,使老百姓增加防御灾害的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二是与广播电台合作开展专家技术问答服务。受烟台广播电台邀请,做客“金色家园”栏目进行专家技术问答服务。利用电台的大覆盖面,将应季、应急措施及时传达到农民手中。另外,为配合“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烟台市农业局、烟台市农科院联合先后成功举办了2期全国农技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王江春参与编写培训教材,并集中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水平,利用这个形式异地集中培训了莱州、蓬莱和龙口三县市的基层农技人员1000余人。积极参加九三学社组织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采用现场咨询、举办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农民传播先进技术,近年来共接受咨询300余人次,培训农技人员1500余人。

 

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

 

王江春现任九三学社福山区支社主委,福山区政协常委。多年来,他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承担社市委集体提案调研课题2项,其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对促进烟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今年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幼儿教育的建议》被列为市领导重点督办提案,相关建议正在积极落实中。与此同时,王江春通过积极调研,还提出加强城市停车秩序管理等建议10余条,组织福山区支社开展“参政议政,一人一案”活动,提出建议30余条。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4285451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