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社刊 |
加强水源环境治理 促进生态山东建设 听了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感到这个报告立意高,符合我省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报告中提出“提高生态山东建设水平,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率先建成“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示范省”这一科学发展目标,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淡水是我省最为主要的水源。包括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分属淮河流域内的南四湖、黄河流域内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青沙湖、马踏湖等湖泊;有大、中、小型水库5563座;还有约120.01亿m3的地下水资源。据测算,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303.1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m3,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属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缺水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水源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省污、废水年排放总量约26亿多吨,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大多数湖、库富营养化呈加重趋势。
2.地下水开采过度,海咸水入侵严重。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经形成了以城市水源地等为中心的地下水漏斗区,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还出现了大面积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使咸淡水界面的平衡遭到破坏。
3.河道断流严重,生态安全受威胁。由于降雨量的减少以及过度开发利用等原因,我省河道断流严重,致使全省湿地生态与流域健康遭到破坏,大量湿地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4.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加剧。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水库和湖泊淤积,还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另外,诸如一些湖泊围网养殖无序发展、水库开发利用不当、一些小河(沟)与城区河流污染严重,等等,都加剧了水源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水污染。一是要重视恢复生态系统的活力。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是管理。岸上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超过水体自净的能力,从而导致水质恶化,水体生态系统失衡。为此应努力实行水环境“休养生息”政策,给江河湖泊以人文关怀,不断减轻其污染负荷,恢复生态系统的活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责任制,大力推行水功能区达标的“河长制”,一河一策,逐条治理。三是应逐步推行水资源从供水向需水管理转变,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特别是对于一些湖库、河流的开发要采取“有序开发、严格管理、以防为主”的策略,切实做到保护水源地水质与流域生态安全的目的。四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地的人类活动强度,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入河排污的监督管理。实施地下水开发总量控制,加快超采区地下水禁采和限采,加强地下水回灌,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2.制定流域综合规划方案,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整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流域进行总体规划,确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总方针,统筹流域内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开采量,确保流域的生态用水安全;合理规划渔业养殖区和养殖规模,根据流域内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进行水环境保护的生态功能分区,确定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重建模式,制定不同区域主要产业的发展政策与布局原则;制定全流域的水土保持计划,提出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治理。
3.加快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尽快开展水岸带现状的专项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水岸带的生态恢复工作;按照客观、公正、科学、可操作的原则建立适用于我省各流域的生态公益林补偿体系,将流域的生态补偿纳入国家或地方税收体系,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