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社刊
2013年第六期 2013年第五期 2013年第四期 2013年第二期 2013年第一期 2012年第六期 2012年第五期 2012年第四期 2012年第二期 2012年第一期 2011年第六期 2007年第三期
中医药文化的坚守与创新者

——记九三学社社员、山东华海白癜风研究院院长成爱华

 

九三学社滨州市委员会

 

 

 

成爱华,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北京大学EMBA;国家级“黑白同治”白癜风新技术研发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注册咨询专家、山东省科技计划与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滨州市八届、九届、十届人大代表;现任山东华海白癜风研究院院长、滨州华海白癜风医院院长。建院20年来,她秉承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致力于攻克白癜风,创造性提出“黑白同病、黑白同治”理论并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她研发成功的“黑白同治”治疗白癜风新技术,疗效达国内外领先水平,成为目前全国白癜风类唯一的一个国家高科技火炬计划项目的带头人。该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国家级推广,核心技术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在医院也被联合国确立为科研诊疗示范基地,其规格之高史无前例。2012年11月,她作为全国20名企业家之一,成功随同温家宝总理参加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成为我国中医药治癜行业的一张名片,改变了100多个国家,近十万患者和家庭的命运。

 

她先后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科研论著数十部。凭着高尚的道德风范、杰出的治癜成就,她年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系统先进工作个人,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中医院长、全国恪守医德十佳院长、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山东省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中华名医突出贡献金奖”、“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贡献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励。众多权威媒体尊称她为“治愈白癜风、中华第一人”。

 

医术仁心 成就千万美丽梦想

 

她瞄准国际一流,建设白癜风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定位研究型医院,把临床上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再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提高诊治水平和为患者服务的能力。1994年,成爱华带领着她的团队,开始向“白魔”宣战。通过学习,结合临床观察,细致地整理、总结、分析,并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协作下,为科研成果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历经十几年艰辛攻关,创造性提出“黑白同病、黑白同治”全新理论。依据新理论指导,结合现代尖端科技,研发成功“黑白同治”白癜风新技术,经过10万患者临床验证及经验总结,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具有治好、安全、方便、经济等特性的个性化整体治疗方案。新理论的提出结束了长期以来白癜风难以治愈的历史,开辟了白癜风治疗科学时代。

 

“视患者如亲人、重医术求卓越”是成爱华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医院职工提出的工作守则。她经常说:“只要是病人的事就是大事”,就是这种担当铸造了华海的服务之魂。 

 

作为新时代中医药人,成爱华始终认为,中医药的发展之路在于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全面继承,不断完善,和更进一步科技创新。在她的带领下,医院科研小组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国家人事部海外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课题,并获得重大突破,核心技术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拥有了一批以院士、博士、研究员为主体的世界一流的研发队伍,投巨资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白癜风实验室,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推进学术进步,她带领医院科研、医疗人员先后编辑出版了《疑难病治疗进展》、《白癜风新论》、《白癜风治疗学》、《实用诊断学-皮肤病分册》、《实用中医临床诊断学-中药分册》《中药研究与应用》等10多部学术专著,在药学、中医学、皮肤病学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009年10月25日,该院“黑白同治”治疗白癜风新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面向全国推广,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孚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滨州市副市长崔娅妮等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并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所在机构又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世界性的白癜风科研诊疗示范基地称号,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

 

情系公益 热心关爱弱势群体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成爱华清醒地认识到“立业兴家、富而思进”的意义。她经常这样思考:自己是人大代表,把企业做大了,能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分担点什么?

 

2012年6月2日,山东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报道了这样一个家庭: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半湖村14岁男孩牛传明,7岁时父亲在工地干活时意外被电死,当年他由于精神抑郁患上了白癜风,使这个特困家庭举步维艰。无奈之下,牛传明跟母亲求助《生活帮》栏目,成爱华得知消息后立即与栏目组取得联系,接牛传明来到医院免费为他治疗,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康复出院,成院长还会同当地政府给他家盖起了四间大瓦房,使这个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是目前社会的弱势群体。成爱华院长了解到农村有一批因病、因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由于生活来源少,日常生活中吃饭虽然不成问题,但每顿饭的蔬菜保障成了问题,为此,她联合社会爱心人士,在惠民县魏集镇双杨村建设一处面积10亩的爱心菜地,长期供应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吃菜,广受好评。

 

沾化县利国乡是全国有名的贫困乡镇,该乡中心小学几名学生因家庭贫困上学负担很重,成爱华通过相关教育部门联系到了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主动资助这些贫困孩子们完成学业,帮助他们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仅2005年至今,成爱华就赞助了数十名寒门学子和失学儿童。

 

每年中秋节,成爱华都带领医院自发组织的“阳光行动服务队”到滨城区几个敬老院慰问,送月饼、水果和慰问金,医护人员为老人查身体、打扫卫生、表演文艺节目,陪他们过节。

 

同时,成爱华还带头参加爱心社会建设,每年为慈善基金捐款数万元,为公益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她经常说: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如果用一个字来诠释她的灵魂,那就是“爱”!“爱”也是她和企业的文化精髓之一,她为医院定位的宣传口号为“大爱华海、天下无癜”,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胸怀责任 献计献策造福一方

 

成爱华说:“在医院作为一个医生,患者是我的客户。但在社会中身为一名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才是我的客户。”多年来,成爱华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为更好地履行代表的职责,她定期走访,认真调研,倾听群众的呼声,然后收集整理,及时把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反映给各个部门,凡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成爱华都会全力以赴。担任滨州市人大代表多年来,她提交了多份具有现实意义的议案,涵盖了法制建设、食品安全、环境治理、菜篮子工程、科技兴市等多方面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忠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她提出的“关于建设沿黄高层次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议”的议案受到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十届人大会议上,被评为滨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优秀代表建议;药价贵是群众反映最普遍的社会问题,她积极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相关活动,加强对药品流通企业的监督,同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确保药品合理定价的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合理定价,确保药品价格与价值的统一,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

 

成爱华同志以一位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高尚之风书写了她的光辉篇章,但她始终是务实的、谦逊的,更是向上的!她以扎根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一腔热情、和服务人民健康的一片丹心,无私勤恳地坚守和耕耘着她的那片中医药文化厚土地。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42855945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