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撷秀拾才 » 在大舜耕耘过的土地上思考和写作
   
在大舜耕耘过的土地上思考和写作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0-07-01

——记济南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副主委,作家刘化民

 

 

 

刘化民,笔名罗珠。罗珠在他编导的电视片《今日济南》中写道:“这里曾经是舜耕耘过的土地”,是的,济南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4000多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发现地,中华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这里。济南作为城市文明的历史已存在4000年以上,从古至今,诞生了神医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等许多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和写作。生于斯长于斯的罗珠,不仅是这片土地的热爱者、讴歌者,同时他也在默默地耕耘,做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不久前,80后青年女作家张悦然获得“感动济南十佳人物”,早在十多年前,罗珠就以他颇具先锋风格的畅销书《黑箱》享誉全国文坛,也感动了他的家乡济南。十多年前,罗珠由济南赴北京修改影视剧本《黄河纤夫》,由此引发了他更大的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十年间,他蛰居在北京东城一条胡同里的平房内,埋头著述写作,先后创作发表了《黑箱》、《与盲女同行》、《碎玻璃》、《灵魂纪事》、《大水》等7长篇小说和《金属情绪》、《机器兽雅歌》、《静夜煨茶》3部诗歌散文集,成为文坛少数先锋文学中的另类。其中长篇小说《黑箱》1993年出版后,又多次再版,被出版界称为我国第一部立体派小说,成为当年继贾平凹的《废都》之后最为畅销的小说。这部类似抒情散文式的风格、短小片段似的叙事,具有后现代色彩的作品,通过一对少女少男的爱情故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类的性觉醒、升华乃至挤压和抑郁,揭示出人类的精神从崇拜到迷惘、从焦灼到平静的心灵历程。作者将人的灵魂和无形的精神内核立体化,当读者打开黑箱,看到的是人性和一个人内在宇宙的黑箱,是一个奇幻和发人思考的世界。其后,罗珠又推出他的立体派小说系列《巫城》、《巫河》,这两部作品气势恢弘、梦幻与魔幻相交织,情节曲折而神秘,再次引起文坛关注。罗珠也因此赢得了“文坛快马”、山东“怪才”的美称。

 

罗珠的确是文坛一怪才,除小说外,他在散文、诗歌、古诗词、绘画等领域多有创新和建树。他的先锋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小说中,同样渗透在他的其他创作活动和形式中。他创作的百余幅绘画作品鲜为人知,其想象奇特、手法新颖,构图抽象而具有形而上色彩。2003年法国后现代绘画展来华展出,罗珠参观时发现,其中一幅的绘画装置,与他的一幅作品极其相似,其寓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形式,也是我国诗坛不可或缺而与新诗互补共存的重要诗体。罗珠自幼就受到儒雅文化的熏陶,具有古典文化的深厚功底,从中学时代至今,他写作古诗词的热情不减,几百首古诗词成了他守望精神家园、观察世界、记录自我的另一种生命方式。但真正为人们所熟知和称道的不是他的绘画和古诗词,而是他的新诗写作。《大家》杂志曾经重点推出罗珠诗歌专辑,诗人西川撰文说:“罗珠的诗歌带给我诸多惊讶,它异常有力地揭示了当代生活的混乱和躁动,使我试图用罗珠的方式来理解生活。我在他的诗歌中看到非理性背后的深度理性,和那种贯穿在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必然性的孤独。罗珠不象我们通常印象中的诗人,他心性平和、内敛,为人厚道,而他的诗歌作品也不象是他的作品,更象长久以来叠放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某个隐蔽角落里的诗篇。”(《武汉晚报》“肉体的迷宫”,1996625日)北京大学教授、评论家张颐武对罗珠诗歌的审美精神和先锋意识,厚爱有加,他把罗珠两部诗集《金属情绪》和《机器兽雅歌》视为“当下语境中诗歌文化复兴的一个路标”,他说:“罗珠的诗歌是在诗坛多年不景气的状况下的一次意味深长的再出发,预示着诗歌文化在经历了多年的消沉之后重立文化的潮头。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文化的见证,也是诗歌的活力与可能的见证。”(《工人日报》“诗歌文化复兴的期待”,199672日)上世纪90年代,我国新时期诗歌正由80年代的辉煌走向低落和边缘化,恰在此时,罗珠的两部包含400多首短诗和两部长诗的诗集推向市场,不仅因为它的印数达一万册,而且尤以他不同于边缘化和内倾的诗人们的后现代文学特征的方式直接回应了日趋商业化时代“诗人何为”的问题而成为诗坛的异数。诗集出版不久,有关部门为此举行了2次罗珠诗歌朗诵研讨会,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罗珠诗歌专题节目。评论家一致认为,罗珠的诗歌以城市为背景,在如瀑布般的语言中,找到了突入想象力的空间,他的诗是当代的、城市的、摇滚的、崇高的,也是情爱的、意象的、梦幻的、生命的。既充满着一种人文气息,又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态度和原则。不久前,罗珠完成了千行长诗《牧歌:郎茂山野兽之夜》,该诗还未出版,已为人们所关注,评论家谢幕撰写了2万多字的评论,翻译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子清从网上读到这首诗后,认为“这是一首人类文化史诗”,随即选取长诗中的《潜水的鸟》、《哭泣的花》等编入即将出版的《中国新田园诗》中,并翻译到美国。

 

如果说长诗《牧歌:郎茂山野兽之夜》是一首文化史诗的话,罗珠创作于1997年的长篇小说《大水》则是一部恢弘的民俗画卷和雄奇的民族史诗。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1955年,罗珠出生在济南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黄河边度过的。为了写《大水》,他沿着黄河考察,翻阅黄河沿线的史志,构思酝酿达十年之久。这部长达45万字的作品,以汪洋恣肆、神奇诡异的文采和想象,叙写了清朝末年至改革开放150年间炎、黄、华、夏四个家族建设家园、保卫黄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激情,再现了黄河下游地区惊心动魄的水患史、生生不息的家族史和多灾多难的民族生存史。《大水》寄寓了他的生命理想和对黄河的无限的爱,作品出版后,在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选刊》等单位在北京和山东两地举行了“《大水》作品研讨会”,评论家们认为《大水》是中国的“百年孤独”,称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部内容独特的长篇力作”。有趣的是,《大水》面世后,我国嫩江、松花江和长江即遭遇了1998年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中华民族又一次谱写了抗洪抢险的英雄史诗,《大水》也因此受到格外关注,并视其为一部预言式的作品。

 

如今,罗珠已成为济南市政协常委,市九三学社社员,济南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在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同时,仍然笔耕不缀。他说:“我写小说,写诗,各方面都想尝试、探索。写作对我而言,是对艺术精神的追求,是对一种生命、生活的认识和展示。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努力做到不重复自己,每一部都有自己的风格。”不久,他的长篇小说《大水》将由北京十月出版社再版,他正在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十日缱绻》已近尾声。在大舜耕耘过的土地上,罗珠说,我将不停地写作下去。

 

 

                                                  (沉恒沙)

 

   
« 上一篇:倾心茶产业科研 打造高品质茶叶
» 下一篇:栖息在诗意的规划蓝图上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19976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