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从日照作为“南茶北引”试点县建设开始,茶树种植在山东东南沿海逐步推广试种成功。目前,我省有12个市43个县市区种植茶叶,基本形成了三个优势产区:东南沿海产区(青岛、日照、临沂)、鲁中南产区(泰安、济南、临沂)、胶东半岛产区(烟台、威海)。2022年,全省茶园面积65.8万亩,干毛茶产量3.16万吨,产值71.93亿元,出口921.08吨,分别占全国的1.32%、0.99%、2.26%、0.2%。山东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北方优质茶叶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树在经历了高纬度的“低温”历练后,为鲁茶赋予了“叶片厚实、内质优良、滋味浓郁”等区别于南茶的独特品质特点,使鲁茶能持久耐泡,同时释放出高雅的香气和味道。在口感上,鲁茶浓而不苦,香而不腻,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日照、崂山、烟台、泰安等也成为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名茶产区,然而,与全国知名茶叶产区的茶品牌相比,山东茶在茶产业定位、茶文化挖掘、茶品牌打造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一、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品质高,产业品牌弱。据农业农村部检测数据显示:鲁茶同期平均水浸出物比南方茶高10%左右,氨基酸、黄酮和水浸出物等成分均高于南方茶。从全省看,各主要茶产区的市委市政府都对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日照市从1998年开始就将“日照绿茶”的建设打造列为“市长工程”;青岛崂山区近几年下大气力开展品牌打造营销,每年财政补贴都在5000万元左右。但鲁茶品牌影响力与“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福鼎白茶”等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品牌多而不强,我省获批的茶叶类地理标志有8个,浙江仅龙井、乌牛早、安吉白茶3个,重商标轻品牌的产业定位问题比较突出。 (二)产业结构单一,缺少现代茶饮思想。传统绿茶、红茶占整个山东成品茶产量的99.79%,其中绿茶占到全省的79.11%。随着健康理念持续推动,国内无糖、低脂、低盐、零添加等茶饮料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预计两年后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而我省茶叶加工仍停留在以传统饮料加工模式为主发展态势,以茶叶为原料开发的保健品、药物产品、食用产品、观赏产品、美颜产品等研发进度缓慢,产品同质化严重。 (三)缺少原产地茶叶品种,科技赋能率低。自“南茶北引”以来,我省主栽品种全部来源于南方,近年来自主选育的 9 个茶树品种推广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受南北气候等影响,南方苗木在北方的成活率普遍较低,缺少大规模育苗基地。目前,全省茶园综合管理水平整体不高,特别是针对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茶园综合管理等领域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有限,茶园建设仍处于全程自我管理的初级阶段,难以形成标准化作业,部分茶园甚至存在违规使用除草剂、催芽剂等现象。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清洁能源普及度较低,烧柴烧炭等传统制作方式仍是主流,高能耗、重污染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农机管理方面,我省大部分产区在茶树修剪机械化上仍存在明显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特别是在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和鲜叶采摘等环节,人工操作仍然是主要方式。 二、相关建议 (一)提高种植过程数字化程度,夯实产业基础。拓展“互联网+”在茶叶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深层应用。可参考学习西坪铁观音“数字茶园”模式,根据测绘数据,核定辖区内的茶地面积、地块、产量等基础数据,并通过生长监测、病虫测报、土肥水管理检测、霜冻害预警、采摘预测等先进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对茶叶种植过程的信息抓捕能力,获取精确的种植过程数据,推动茶产业精细化生产。另外,大力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种质提升、茶田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收集、传递、处理、分析,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打造更加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过程。 (二)发挥数字化营销优势,突破市场“瓶颈”。学习“小罐茶”和“大益茶”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信息匹配功能,让交易双方互通各类讯息,无需实地中转,减少产品损耗和流通时间,同步提升茶产品的利润率。通过数字化营销平台也有助于茶产业共赢生态的形成。通过平台对信息整合,有效减少恶意竞争,促成订单交易。发展农产品电商、直播、自媒体等多元化数字营销模式,培养“标签型”村播营销达人。 (三)强加工,促融合,延伸产业价值。通过数据的精准积累和分析,提升制茶效率的同时确保茶叶品质的高稳定性。拓展茶叶多种功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茶叶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及多元化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使茶叶生产由“经验做茶”向“数字制茶”升级,由“人工控制”向“数字控制”转变,最终实现制茶的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同时,以茶产业为依托,创新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包括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康养旅游、创意农业等,促进旅游、教育、文化等的深入融合,使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最终让茶产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四)引“金融活水”带动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数字乡村经济发展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茶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发挥新金融优势,依托鲁茶产业特点,以各类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为对象,搭建全省统一的茶产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为涉茶信贷业务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 (五)打造特色产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以农村物流为重点,创新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进“城市—县—乡村”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打通城乡双向物流体系,使城市的工业产品和农村的茶叶产品得以双向流动。开展“全产业链条+全流通链条”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打造现代商业服务理念的农村智慧物流。围绕数字乡村发展需求,面向三农各类群体组织实施更接地气的农业电子商务、自媒体营销、乡村普惠金融等业务培训,提升茶农对数字经济的认知程度和营销技能。通过数字化试点项目,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