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九三学社文脉之我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九三学社文脉之我见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7-08-10

摘要:九三学社成立于抗日战争胜利后。九三学社成立之后,以追求民主、科学为己任,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独裁政府进行了坚决斗争,与共产党精诚合作,为新中国的创建做出了积极贡献。建国后,九三学社始终坚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计献策。社员们锐意进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社会的和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赵树国


九三学社因纪念1945年9月3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取名。其前身为民主科学座谈会,194654日更名为九三学社,其主要宗旨是民主、科学。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作为一个追求民主进步的政党,自成立以来,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密切合作的关系,对于国家的发展不断献计献策。

一、为了国家和民族

九三学社的建立及发展与中国的民族发展之路高度契合,有学者指出,“中国的民主党派大都产生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时期,由于阶级关系的演变、阶级斗争的发展,决定了中国民主党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发挥。”[①]九三学社之成立与抗战时期的时局密切相关。

1944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进入后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同盟国节节胜利,而轴心国同盟已经节节败退。但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却依旧肆虐。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豫湘桂战役溃败后,桂林失陷、川黔危急。面对民族危亡,人民强烈要求废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全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这时,陪都重庆的一部分文化、教育、科技界人士,出于对时局的焦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忧心,认为有团结组织起来之必要,于是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其“宗旨是继承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传统,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努力。”[②]成员们相聚交谈,抨击时弊,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逐渐演进成为一种学术性的政治团体。194593日,中国人民经过十数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盟国宣布93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日本纪念日。闻听此讯,民主座谈会会员兴高采烈,将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此时的九三座谈会,“主要是座谈讨论形势,分析问题,统一思想,尚处于认识问题阶段,基本上没有以团体名义公开地介入社会政治活动。这个团体的组成,为九三学社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③]通过民主座谈会的形式,大家能够广泛接触、交流思想,成员之间更加熟悉、了解,大家都希望这个座谈会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于是经过商定后,打算将其改为“九三学社”。19465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举行正式成立大会,发表宣言,指出“中国虽号称民主国家,而人民长期慑伏于封建暴力,基本自由,从无保障,科学进步与人权之发展,更无可期!……争取人民基本自由之保障,实属刻不容缓”[④]。九三学社正式成立。反观九三学社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本学社自酝酿时便以复兴民族为己任,致力于追求民主、发展科学,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可谓是“铁肩担道义”。

在九三学社的发展史上,许德珩先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先生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他心系民族、国家,早年加入过同盟会,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后又积极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后来,他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接触到马列主义。后来,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及整个抗战时期,许德珩大量的时间是在重庆,期间他与被聘请的中共参议员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等有更多的接近。为了促进抗战胜利,许先生利用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的身份,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虐,宣传团结与民主的重要意义。此时,重庆科技、文化、教育界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还经常聚集在一起交换对时局的看法.这个逐日“制度化”的“民主科学座谈会”。[⑤]从九三学社的主要创立者许德珩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以国家为重的情怀。

抗战胜利后,九三学社积极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双十谈判期间,毛主席赶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曾专门会见过许德珩夫妇,并建议许德珩坚持座谈会建设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九三学社成立时,明确指出:“无条件实行停战协定、政协决议,为促进中国和平民主的唯一有效途径,任何党派不得有任何违反停战协定、政协决议的行为。”它标志着九三学社从公开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之日起,就已确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公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同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九三学社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她从一开始就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支坚定的力量,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⑥]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在北平、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运动。19468月,九三学社中央由重庆迁至北平,在上海、南京、重庆几个重要的城市分别建立分社,密切联系一批进步或正直的教授及其他高级知识分子,在拥护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方面,在配合党的统战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所开展的活动,推动了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积极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九三学社积极要求民主,争取自由,反对专制独裁。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国民政府力主军队国家化,企图以此剥夺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权。一些善于钻营的党派,如青年党之流跟在国民党之后附会其论调,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九三学社与各民主党派一起,主张从政治的民主化,谋军队的国家化,即主张先取消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国家,然后再谈军队国家化。这是对国民党政府阴谋的有力反击”。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加剧了法西斯暴力统洽,以清查户口为名,在北平逮捕了各界人士二千余人,妄图借以扼杀民主进步力量。面对敌人屠刀,许德珩愤然而起,发动北大、清华两校13名著名教授联名发表了《保障人权宣言》,强烈谴责反动派的法西斯行径。这一行动,被当时的《观察》周刊赞为“一个新人权运动的开始”,体现了九三学社在白色恐怖中仍然高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革命大旗,为捍卫人民民主率先赴敌的凛然大义。[⑦]

抗日战争后,美国从争霸世界的利益出发,为在东亚建立反苏、反共堡垒,实行扶日政策,积极重新武装日本,公开庇护其法西斯军官及反动财阀,复兴日本军事和半军事工业。为扶助日货倾销,美国驻日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不顾亚洲各国人民利益,专断地宣布开放日本对外私人贸易,这对我国工商业极为不利,其作法也违反了国际惯例。国民党却屈从美国的旨意,包庇日本战犯。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中国人民,创巨痛深,国统区迅速爆发了汹涌澎湃的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爱国运动。九三学社特别是上海分社成员,积极发起和参加了这一运动。他们联合其他民主人士,签名发表了《我们关于对日问题意见》,尖锐指出,开放日本对外私人贸易,“予我国脆弱的民族工业以致命打击”。要求政府在对日问题上,“我国应提出独立而坚决的主张,不可随人俯仰,听人摆布”。同时,向美国提出严正抗议,正告美国政府:美国扶日政策不变,则中国人民反美扶日运动不停。对于美国政府的危言恫吓,他们没有缄默,没有屈服,坚持斗争。轰轰烈烈的友美扶日运动,孤立和回击了美蒋反动派,团结教育了人民群众,扩大了爱国主义思想影响。[⑧]

1949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19499月,九三学社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由上可见,九三学社的成立与民族兴亡密切相关,其成立是为了追求自由、民主、科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九三学社成立后,与共产党积极合作,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外国势力,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民族兴亡之际,可谓有担当。

二、为了科学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积极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中,为建国初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建国后,有的同志认为九三学社已经完成了创建之初提出的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任务,可以解散。毛泽东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表小了不同意见。明确指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甲,无论是从整体看,还是从长远看,都必须要有民主党派。”毛泽东的这些意见,并由中共有关领导同志向九三学社负责人及时转达。19503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更详细地阐述丁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九三学社不但不能解散,还要继续发展。在毛泽东亲自关怀和指导下,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新时期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方向.从此,九三学社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员,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⑨]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九三学社适时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推动成员积极为国家的四化建设贡献力量,面向社会开展智力开发、科技咨简、支边建设、支农建设、办学培训等活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协助党和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代表成员合理要求、反映意见、提出建设性意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张光斗院士毕生致力于水利研究,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他最大的成绩是主持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对中国的水电利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科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王选先生,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他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在北大方正集团中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还力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集团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⑩]再如金开诚先生,多年致力于美学心理学的研究,出版了多本专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术理论界备受尊重。他还致力于九三学社的发展,多年来不辞辛苦,坚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笔耕不辍,积极建言献策。他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所作的有关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等重点发言,多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像以上几位先生这样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在九三学社中还有多位。

九三学社心系广大民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社曾经发起过“智力支边”活动,九三学社的社员们对于云南的白水泥、内蒙古的酒厂、云南丽江地区的木材加工、四川涪陵地区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矿产资源开发等,给予了大量的智力支持,对于这些地方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1]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20101126日,九三学社贵州省委组织社内专家,赴普定县开展智力支边活动。针对当地属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地貌,积极献计献策。[12]

应当说,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九三学社心系国家、民族,社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的四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其中既包括学社内部一些卓越的科学家,他们为国家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同时,普通社员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祖国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纵观九三学社的发展史,心系国家、民族是始终如一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的前辈们,为了民主、科学,不畏强权,与国民党独裁政权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为新中国创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积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做党的诤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尤其是九三学社的社员们,在各行各业勇于开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①] 张小满:《九三学社成立的历史作用及其特点》,载《南都学坛》1990年第1期。

[②] 于刚主编:《中国各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史略》,第36页。

[③] 张小满:《九三学社成立的历史作用及其特点》,载《南都学坛》1990年第1期。

[④] 《新华日报》194656日。

[⑤] 郑彧文:《许德珩与九三学社》,载《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 郑彧文:《许德珩与九三学社》,载《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 郑彧文:《许德珩与九三学社》,载《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 张小满:《九三学社成立的历史作用及其特点》,载《南都学坛》1990年第1期。

[] 郑彧文:《许德珩与九三学社》,载《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⑩] 《新华日报》,2006220日。

[11] 元文:《专家献智——九三学社智力支边》,载《中国民族》198541日。

[12] 《贵州政协报》,2010128日。


   
« 上一篇:重温五一口号 弘扬优良传统——着力增强践行新型政党制度的行动自觉
» 下一篇:九三学社文脉与优良传统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259717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