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参考项立刚、王元杰《努力,刚刚好》一书,讲述了1997年王选院士写给项立刚先生一封信的来龙去脉。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封信,感受王选院士谦和、务实的风格,也为了让更多人明白做实事比空谈重要、实在比虚浮重要,项先生将其捐给了王选纪念陈列室。 1997年,项立刚先生在人民邮电出版社担任图书编辑,当时出版社用的大多数是北大方正的书版系统,这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软件,在出版社专门设立的照排中心,有几十个小姑娘负责录入,她们都受到过两年以上的专门训练。项先生所在的编辑部有一台电脑,请了一个女孩打字。有一天,那女孩请了假,项先生要打一个短文,编辑部没有其他人能操作这个书版系统。而项先生在排书做核红时,为了看版式,排完了再扫描,那种痛苦就别提了。 其实,那时已经有Microsoft Office Word了,而且它的易用性也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当时用Word出片很少,成本高,无法进行印刷。项先生认为,这原因并不是Word的成本高,只是有这样接口的机器少,所以出片公司要价高,如果用Word出片多了,价格肯定能下来。 站在用户角度,项先生对方正书版系统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深有体会,便写了一篇文章《北大方正提个醒》,寄给了《南方周末》。不久,这篇文章刊登出来,只是标题改成了《方正系统应转向新界面》。文章发表后几周,项先生突然接到《南方周末》编辑的电话:方正要约项先生去谈谈。于是,项先生去见了方正的公关主管。公关主管花了较多时间向项先生解释,但仍无法说服他,更改变不了其看法。 此后,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了。直到有一天,项先生突然收到一封来信,打开信封,首先看到王选先生的名字。有很长一会儿,项先生想不起王选是谁,他从没想到过信封上的王选就是名声显赫汉字激光系统的发明者——方正王选先生,也从没想到过王选先生会关注自己的那篇文章。在信中,王选先生告诉项先生,他已经把项先生的文章复印,在公司有关人员和领导中传阅,并专门召集公司高层和相关人员开会,对方正系统研制工作进行了检讨。
项立刚先生: 非常感谢你对我们软件的中肯批评,你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方正系统应转向新界面”,我们复印后已在有关人员和方正领导中传阅,并专门召集高层和相关人员的会议,对研制工作进行了检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开发工作未能适应广大作者、编者的需求,尽管开发了WITS、FIT等交互式排版软件,以及文友办公套件,但友好性、性能等并不理想,而书版移植到MS Windows的工作又很滞后,再加上销售措施不力,以致造成你所指出的局面。此外由于利益(利润)驱动,方正研究院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高档彩色、报业告别纸和笔、广告管理、多媒体等领域,也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一个原因。 所幸我们有一群奋发有为的年青人,正在努力,文友套件已于本月发行,书版8.0也即将发行……今后还会有新的软件面世,欢迎你关注我们的工作,并继续批评指正。再一次表示衷心感谢。 问全家好 王选 1997.9.22 那个时候,方正软件在中国排名第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王选先生是方正董事局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声名显赫。而项先生只不过是一个用了两年电脑的毛头小伙,那个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北大方正提个醒》对于方正的一些看法,也仅停留在表面,所言观点也不深入,对方正的影响是有限的。王选先生可以让他的下属和项先生交流一下,完全不需要亲自给项先生写这封信,而王选先生却诚恳地给项先生写了信。最重要不是写信,而是认真地检讨方正的研发战略,这就是老科学家的谦和和务实。王选先生这种对人对事的态度也让项先生铭记于心,受益无穷。说起来,人的一生,有很多机遇,能和伟大的人有所交集,从他们身在感受到人生的体验,是一种幸事。 几十年来,项先生写了大量的文章,而王选先生的来信是对他所写文章的最高奖赏,在他看来,王选先生的来信也显示了一个著名学者做人的风格。项先生是一个不太喜欢收集过去资料的人,过去的文章和纪念品大都丢掉了,却一直保留着王选先生的这封来信,直到2006年。那年,王选先生的秘书丛中笑在博客上给项先生留言,说他们正在搜集资料,准备筹建王选纪念陈列室,要借王选先生给项先生的信,扫描一下再归还项先生。项先生心想,这封信是王选先生写下的,与其放在他这里,不如让更多的人看到更有意义,于是就将其捐赠给了王选纪念陈列室。 王选先生的来信对项先生的影响,其实并不在于这封信本身,而是在于人生的态度。王选先生的人生态度,深深触动了项先生的心灵。作为一个文科毕业生,项先生和很多人一样,喜欢所谓的批判,喜欢骂来骂去,喜欢渺视权威,喜欢标榜自己的独立精神。 从那之后,项先生就在反思,大家给出批判之前,做过深入研究吗?积累过资料,进行过观察和分析吗?大家给出的批判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吗?从那以后,项先生开始更多观察产业和科研领域,越来越相信研究比批判重要,如果太多的批判是建立在空对空之上,那即无价值,也没有意义。 写这些文字,也是希望有青年,尤其是学文科的青年看到,知道研究比批判重要,做实事比空谈重要,实在比虚浮重要。或许,我们能影响的人很少,不过,如果能有一两位碰巧看到,也有所感悟,就不浪费我们这些文字了。(济南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联通山东省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元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