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实业部财务处处长,九三学社社员侯潇艳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换房子、换家电家具;独生子女们茁壮成长,衣物还是7、8成新就穿不上身了,还有儿童读物、玩具、文具一大堆;流行元素日新月异,许多爱美女性们的衣服甚至只穿过一二次就被“打入冷宫”……总之,家中不断有生活用品“退居二线”。房子、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已经进入二手市场,而家电、家具、书籍、衣物等四大类“二手物品”则急需有一个处置通道。
就拿家具来说吧!一般情况下“儿子换了新家具,替换下来给老子用”,这是一种情况;再就是送给那些不嫌弃旧货的朋友或农村老家的亲戚;再不当成破烂卖,卖个十元八元的;亲戚朋友都不需要呢,只好无奈地扔到附近的垃圾回收站了。堆积在家的旧衣服也是一大问题。很多人家里积攒不少旧衣服,"想捐赠却发现无处可赠"。红十字会一般不接受旧衣的捐赠,因为一是旧衣服的清洁消毒成本很高,甚至高过重新购买一些全新的衣物所花费用;二是各地红十字会的储存能力有限,周转也是个大难题;三是人力单薄,无法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
另外,家电、玩具和书籍大多数卖了“废品”,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于是,一方面是大量的积压浪费,一方面是弱势群体的巨大需求。如果能够把供需双方的联结通道打通,则可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能源、物料,让大家身体力行,为低碳社会贡献微薄之力。
鉴于这种情形,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社区为单位,定期开展二手物品置换活动。
社区二手物品置换活动可以有“居委会组织”和“业主自发组织”两种形式。活动开展前期一般需要政府号召,各居委会牵头利用公休日组织开展为主;待广大居民形成习惯后,则可改由业主自发采取行动。这样的置换形式有许多优点,如各取所需、以物易物,方便快捷;小区内就近处置,几乎不发生运输费用;便于操作,易于实现。不足之处一是活动范围小、参与人员少;二是如果双方达成协议,需要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的,则立刻转变为市场交易行为,需要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介入,以维护市场秩序。退一步讲,如果真的小区里有了这样的“旧货大集”,——二手物品论堆、论斤地叫卖,现在来看也不失为一种盘活个人闲置资产、减轻社会资源负担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减轻税赋才是。
二、畅通二手物品捐赠渠道。
1、加强宣传,广而告之。
各级政府可利用电视或当地其他媒体强势滚动播出当地现有接受捐赠的机构及其工作程序,告诉大家如何进行捐赠,引导大家热心公益事业。如济南社会福利院就可以接受8成新的衣物和玩具。还有一些公益网站也在定期接收市民捐献的较新衣物,并将其寄往边远贫困山区;再就是民间的自发行为,如车友自驾山区游附带旧衣服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及时向公众公布,培育激发民间捐赠热情。
2、增加二手物品长期捐赠点,方便居民日常捐赠。
“5.12”抗震救灾时,各地政府曾设置了多个集中捐赠点,一时间很是热闹。可时过境迁,这些捐赠点大都已名存实亡。目前,各地市红十字会虽然也设置了一些捐赠点,但以爱心超市居多,一般只接受新品捐赠。而且捐赠点的承接能力十分有限,在数量和服务上一时还很难满足 现 实 需求。为此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立经常性社会捐赠点,化整为零,分散压力,最大限度降低接受捐赠成本,建立起社会捐助的长效机制。在此,不妨借鉴一下上海市民捐赠衣物的成功经验。
上海市民政局“十一五规划”提出了 “到2010年本市经常性社会捐赠点将达到1500个”的目标。在选择经常性捐赠点时,在“就近”、“便利”上下功夫。如杨浦区大桥街道将经常性社会捐赠点覆盖到了28个居委会。为了方便居民就近捐赠,大桥街道每个居委会都准备了专用的捐赠袋,用于收纳居民的衣被,工作人员登记在册后,将这些衣被进行分类,然后消毒、装箱后,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物资中心派车前来接收。
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市慈善基金会物资中心负责捐赠救助物资的接收与整理,充分发动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爱心奉献。该中心负责收取、归类,并再次进行消毒、打包。建立起从收取到运送一整套完善的物资流转管理体系。期间一大批爱心市民来到中心充当慈善志愿者,帮忙整理、打包衣被。上海巴士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提供10辆免费“爱心直通车”,上海申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物流义工队伍承担起慈善物资的运输难题。目前,上海还在继续扩大经常性社会捐赠点的覆盖面,向居委会、园区、高校等延伸。为灾区及本市困难群众捐献衣被已成为不少市民及单位的日常“惯例”。
希望政府号召、民政部门牵头,迅速建立起各地全覆盖、经常性捐赠点。从制度上加强和完善社会捐赠建设,推动社会捐赠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