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九三学社枣庄社员陈荣辉说:
新生代农民工多指80后的农民工,相比他们的父辈,新生代农民工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高、工作耐受力低。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卫生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逐步得到保障,但从总体上看,农民工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满足度低,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相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视、无事睡觉休息、读书看报、听音乐、逛街购物、上网。
二是心理压力大,缺少人文关怀。比如富士康公司连续出现的跳楼事件。现代大型企业流水线工人众多,员工生活在集体管理之中,缺乏个人生活空间。打工者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途径,缺少亲情抚慰和自我救助的条件。久而久之,不良情绪累积起来,造成了极端行为。
三是融入当地生活困难,缺乏归属感。农民工普遍存在子女上学难问题,农民工子女能入当地正规的、师资优良的公立学校很少,一般都在私立或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就读,这让农民工更加难以融入当地生活而缺乏归属感,一些农民工甚至感概:归属感比加薪更重要。
四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农民工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消费高档的文化产品,而政府提供的免费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对于农民工来说,针对性不是很强,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工经济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相反,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比如农民工诗人杨成军写的《哥们儿,别想家》写出了农民工的心声而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二是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建议:
一是政府作为第一推动力,应充分发挥作用。建议政府主导加大投资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力度,改进服务形式,让城市文化设施进一步向农民工开放。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号召全社会关心关怀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发挥各社会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各类评选活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取得社会认可的精神需求。
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农民工文化服务,让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鼓励企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员工多进行人文关怀,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技术工人;鼓励企业出资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更好的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的需求。